西庐草堂

姑妄言之姑听之,豆棚瓜架雨如丝,料应厌作人间语,爱听秋坟鬼唱诗。

0%

孩子,我不是教你恶

这两天,有件事情还正在持续发酵,那就是江歌被杀案。

网传事件的过程可能是这样的:

在日本留学的两个姑娘,也是好朋友,江歌与刘鑫,为了帮助刘鑫躲避前男友陈世峰的骚扰,江歌多有帮助,也同意刘鑫到自己寓所居住。

2016年11月3日凌晨12时前,江歌接到刘鑫的电话,希望她到车站去接她回家。江歌于是赶到车站,接回刘鑫,但是在抵达居住的公寓楼时,刘鑫的前男友陈世峰等在公寓楼前,三人发生了争辩。随后江歌叫刘鑫先进房间,自己与陈世峰辩论,并挡着不许其进屋。随后被陈世峰当场残忍用刀杀害。

事情重新成为舆论焦点,是因为刘鑫事发294天后,才答应见江歌的母亲,当面表达歉意。在之前的时间里,她及家人,因为责怪江歌母亲透露他们的信息,“骚扰“他们,拒绝江歌母亲的见面请求,甚至言语还有冒犯、粗暴与威胁。

目前事件过程仅能获取这么多,对于普通的人来说,死者家属要求被保护当事人能够给与表达感谢与歉意是再正常不过的。但就是这样一件只需要遵从自己内心道德情感就能站队的事情,却在网上被分化成了三极。

同情江歌母亲者,认为刘鑫及其父母应该主动站出表达歉意与感谢之情。这是属于正常心理范围的。估计也是普通群众所能正常接受的。

认为刘鑫及父母出不出来是她个人的事情,群众没有理由去职责的。这样也能理解,毕竟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认为死者江歌母亲,通过非正常手段人肉刘鑫一家情况并给与网络曝光,并聚众签名,要求处死凶手是一种过激行为,而这种行为给刘鑫一家带来了巨大的心里压力及生活负担的。

其实对于第三类人,我是想当面吐它一脸大粪的,作为一个无辜受害者的家属,连这样一个还没有简简单单的愿望也不能表达吗? 连自己的一点点想法也不能描述吗?

周末的时候,我去看《东方快车谋杀案》,里面侦探的推理逻辑,以及各种侦探技巧倒没有引起我的兴趣,而这位神探最终推理出来的作案动机却让人感到一种心灵上的震撼。被杀的人乃是一个恶贯满盈的杀人犯,多年前因为绑架阿姆斯特朗家的幼女,却最终撕票,导致幼女父母双亡。而这起案件却不仅仅只影响到阿姆斯特朗一家三口,包括幼女的外婆,教母,妹妹,妹夫,家庭教师,保姆,父亲的朋友,父亲的战友,父亲的家人,当年案件审判时被冤枉的妇女家人,当时的审判冤案时的公诉人,大概10多个人,5-6个家庭的命运就这样完全被改变了。于是幼女的外婆,找来了牵涉到的所有人,他们乔装打扮,成公主,成教师,成教授,成列车员,成随侍,成手下,成各色人员,组团谋杀凶手。也就是说,在这一节车厢里,除了阴差阳错而上车的神探,所有的人都是准备杀害凶手的人。当最终侦探在山洞里揭开事件的面纱时,当一群人流露出坚毅的表情时,我想这才是 阿加莎·克里斯蒂 写这部小说的真正意义所在。

电影《东方列车谋杀案》海报

影片的结尾,虽然侦探有着自己职业性的守则,但最后还是感情战胜了法律,他亲自帮这些凶手掩盖了案件的真相。

其实如果这类的影片是中国拍摄的话,应该是不会被审核通过的,无论是从行政法律,还是道德观念,都不会宣扬也不允许宣扬以暴制暴的。好像韩国的影片中,倒有不少的案例。但是在中国,当处于最底层的百姓受到侵害,而法律不能主持正义,道德约束也不能让人悔悟时,又能怎么办呢?

在江歌被杀案中,行凶者是否被处以死刑,这还得需要法院进行判决。但是刘鑫及其家人对江歌母亲的漠不关心,乃至恶言相向,这在一般认看来简直是不能容忍的了。可能最终判了杀人者死刑,却判不了刘鑫任何罪罚。

只是,我由此想到,为啥刘鑫谈个男朋友却谈到了到处躲避,甚至发生了伤害冲突的地步?可以想象的,刘鑫的家庭教育状况是什么样的?从他们对待江歌母亲的态度上,从他们对这件事情的处理方式上,可以看出她的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对孩子生活方式的引导,也就不足为怪了。

也许,江歌的母亲只能后悔,教给了孩子一心向善,团结互助的美好品质,却没有教给她最基本的朋友辨认,安全防范,以及复杂事情处理的能力。只可惜,江歌是两肋插刀了,但这个人却不是朋友。

所以,作为家长,我们不能只教给孩子优秀的品格,读书学习的能力,还要教育她们保护自己的意识,具备辨认一个人品格的基本技能,教给她们处理复杂事情的能力。而不是因为所谓的江湖义气而丢掉自己的小命。

一个人活在世上,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已经不只是单单一个人了,有家庭,有父母,有朋友,有儿女。所以,你一个人的生命也就不仅仅只是一个生命了,保护好自己的生命,就是保护自己的家人,保护自己的朋友。

所以,孩子,请时刻记住,保护好自己,才是对家人最大的爱。

欢迎关注我的其它发布渠道